關於成癮的「老鼠樂園」研究,是否說明了環境而非藥物是令人上癮的唯一原因?
如果你關心藥物成癮的議題,相信會看過記者海利(Johann Hari)的TED演講〈你對上癮的所有認知都是錯的〉。
海利在演講中批評以刑罰阻嚇作為減少濫藥手段的「向毒品宣戰」政策,同時以葡萄牙的除罪化經驗說明,把原本用作懲罰成癮者的金錢拿去協助他們融入社會,效果顯著。他認為要讓人脫離毒癮,最重要是找回生活連結,並以「成癮的反面不是戒斷,而是關係」作總結。
的確,以懲罰作為手段無助減少成癮者,葡萄牙的政策亦很值得各國參考。海利希望反駁對藥物成癮的一種常見看法︰當身體接觸容易上癮的物質(如海洛英)一段時間,就會開始「綁架」大腦,然而產生依賴,導致成癮。他認為這完全錯誤,真正令人成癮的是環境。
只是,海利援引一項著名實驗——「老鼠樂園」(Rat Park)——來支持其看法,這樣做有點問題。
老鼠樂園實驗
1970年代末,西門菲莎大學(Simon Fraser University)心理學家亞歷山大(Bruce Alexander)質疑當時一些關於成癮作用的研究,認為那些實驗雖然顯示老鼠會選擇飲用含鴉片類藥物的溶液,卻未必代表哺乳類動物自然受鴉片吸引。
於是亞歷山大猜想,改變實驗室中老鼠的居住環境,會否改變牠們的成癮行為?在他的實驗中,有部份老鼠單獨住在籠內,也有老鼠住在大得多的「老鼠樂園」——集體居住,有充足食物、玩具和交配空間。
這個想法不無道理,實驗結果亦發現「老鼠樂園」的住客飲用加糖的嗎啡溶液份量,顯著少於單獨住在籠中的老鼠,亞歷山大因此認為「上癮是藥物所致」的理論並無實證基礎。
海利在他的著作《追逐尖叫》(Chasing the Scream)中也有引用亞歷山大的研究,並宣稱「藥物並未引起危險行為——而是環境」,又指被孤立的老鼠幾乎一定會成癮,但過着好生活的老鼠幾乎永遠不會,無論牠面前有多少藥物。
原初實驗的問題
如果你今天在網上搜尋「老鼠樂園」,不少文章都會告訴你這項「經典實驗」如何說明藥物本身不會成癮,環境才令人成癮。
可是這項近40年前的實驗,真的能帶出這個結論嗎?
亞歷山大等人在1981年發表的研究中,總共7個階段共31日的實驗期內,因電子儀器故障,失去了4個階段共8日的數據,佔整體日數的四分之一,這些失去的數據可能會影響部份結果。此外,「老鼠樂園」內可以隨意交配、誕下後代,而單獨住在籠中的實驗老鼠不能,這個差別會否影響實驗結果?我們不知道,因為實驗未有提及。
1996年,新墨西哥礦業及科技學院的皮泰利(B. F. Petrie)嘗試重複亞歷山大的實驗,未能得出相同結果。該研究的首個實驗中,群居的老鼠要比獨居者飲用較多「毒品」,第二個實驗則是獨居老鼠飲用較多,但差異並沒有「老鼠樂園」實驗般顯著。
皮泰利於論文指出,結果不同可能源自所使用的實驗老鼠並非同一株,導致基因有別,但因為有關實驗動物供應商在1979年11月(亞歷山大的實驗於同年4至7月進行)改變了繁殖的老鼠群落,令他無法完全複製實驗條件。然而,假如環境是唯一成因,基因不可能影響實驗結果。
環境有影響,但並非一切
亞歷山大在反駁《紐約時報》一篇批評《追逐尖叫》的書評時,引述研究指出「老鼠樂園」實驗的基本結果,已由其他研究人員複製及擴展。此外,研究亦顯示在改善的環境中,有助脫癮及減少成癮,這些結果都能用來幫助成癮者。
另外皮泰利也指出,雖然亞歷山大等人的研究有限制,他自己的實驗未能複製其結果,但這些實驗的數據有力推翻「老鼠自然受鴉片吸引」的假說。
亞歷山大批評把成癮藥物視為會「劫持」大腦、將「正常腦袋」變成「上癮腦袋」的觀點,更將之命名為「惡魔毒品迷思」(Demon Drug Myth)。的確,這種想法對成癮的理解過於簡陋,更導致「向毒品宣戰」的錯誤政策,無法真正協助成癮者。
然而我們不能因為反對以懲罰為主的反濫藥政策,而接受另一種過度簡化的說法,認為「老鼠樂園」證實成癮都受環境、社會關係影響,藥物不會令人上癮。
除了環境外,年齡、基因、心理因素均會增加成癮風險,而且藥物成份仍然會導致成癮。另外,假如只有環境、人際關係才會導致成癮,為何不同藥物的成癮程度有別?更何況,動物實驗雖可揭示成癮的生理機制,但人類社會要比老鼠複雜得多,不能直接套用實驗結果。
不需要另一個迷思
對「老鼠樂園」的誤解,似乎是因為「一個實驗推翻了你對成癮的認知」聽起來夠吸引、震撼,而且它正好可以用來批評有問題的反濫藥政策、解釋其問題,結論更非常正面(「重點在於建立關係」)。
於是這種解釋變成一個非常容易講也易記的故事,令人容易忽略「老鼠樂園」實驗細節、發表後近40年來對成癮的研究等。
「向毒品宣戰」的政策着眼於刑罰,忽略成癮的社會環境因素,要修正這個錯誤,我們需要更人性化的政策,取代以羞辱、恐嚇為主的方法,但不需要另一個迷思。
參考資料︰
- This 38-year-old study is still spreading bad ideas about addiction (The Outline)
- Edward Ho︰重新認識:毒品上癮元兇是⋯⋯(立場新聞)
- Effect of early and later colony housing on oral ingestion of morphine in rats (Bruce K. Alexander et al. 1981)
- Environment is not the Most Important Variable in Determining Oral Morphine Consumption in Wistar Rats (B. F. Petrie 1996)
-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drug addiction by environmental enrichment (Marcello Solinas et al. 2010)
- Influence of housing conditions on the acquisition of intravenous heroin and cocaine self-administration in rats (Michael A. Bozarth et al. 1989)
- Understanding Drug Use and Addiction (National Institute on Drug Abuse)
- Genes and Addiction (Learn.Genetics)
- Johann Hari: The Likely Cause of Addiction Has Been Discovered, and It Is Not What You Think (The Huffington Post)
- 約翰・海利︰沒有東西本身是會上癮的,近三分之二注射型吸毒者都是童年創傷的結果(關鍵評論網)
- Adi Jaffe: Addiction, connection and the Rat Park study (Psychology Today)
- Seth Mnookin: 'Chasing the Scream,' by Johann Hari (The New York Times)
- Bruce K. Alexander: Rat Park versus The New York Times
核稿編輯︰歐嘉俊
- 大麻
- 毒品
- 研究
- 科學
- 老鼠
- 大腦
- 海洛英
- 藥物成癮
- 上癮
- 成癮
- 嗎啡
- 海洛因
- 毒品除罪化
- war on drugs
- 老鼠樂園
- Johann Hari
- 你對上癮的所有認知都是錯的
- Chasing the Screa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