祖克伯的臉書大禮
是慈善?還是避稅方案?

美國獨立媒體Common Dreams記者
譯者: 
苦勞網特約編輯、南方國際編譯團隊成員
【編按】臉書(Facebook) 的明星創辦人馬克‧祖克伯(Mark Zuckergberg)初為人父,在自己的臉書上發出一封「給我們女兒的信」(A letter to our daughter),宣布將捐出所持公司股份的99%,用以「提升人類潛能」(advancing human potential)與東「改善不平等」(promoting equality),此舉隨即被全球主流媒體標榜為慷慨奉獻(現值)450億美元的巨大善行,引來各方熱議。然而,在中文世界這件事後來帶動出的討論,恐怕更多是圍繞著祖克伯與妻子普希拉‧陳(Priscilla Chan)的愛情花邊打轉,卻比較少有人繼續追問這對夫婦宣稱幾乎付出了所有、卻仍能保持公司經營權的「慈善義舉」,究竟是怎麼一回事?因此,我們選譯了這篇發表於美國獨立媒體《共同夢想》(Common Dreams)的短評,希望能讓讀者回過頭來再做一點思考。

臉書創辦人祖克伯高調向世界分享初為人父的喜悅,但慷慨捐出的股份究竟是行善?或是避稅?仍不無爭議。(圖片來源:Mark Zuckerberg/Facebook)

社群網站臉書的創辦人兼執行長馬克‧祖克伯及其妻子普希拉‧陳,本週二(12/1)宣佈他們計畫捐出所持臉書股份的99%,相當於450億美元,以促進人類潛能發展和推動平等。此言一出,引發各界矚目和讚美。

然而,這份為了他們夫妻的新生兒所發布的公開信裡有一個關鍵的問題。他們並非將錢捐贈給慈善機構,而是轉移到他們名下一家性質屬於「責任有限公司」(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, LLC)的慈善基金:陳-祖克伯倡議計畫(Chan Zuckerberg Initiative)。

這間公司讓他們可以不必將錢捐贈給慈善團體,而且可以投資於私人的企業。甚至,他們可以將錢從這筆基金取出,以僱用政治說客或捐贈給政治人物。在這樣的架構下,祖克伯和陳可以轉移他們所持有的大量臉書股份,而不需要支付任何一分錢的資本利得稅。

「這份慷慨同時也具備了令人難以置信的稅務效益。」知名稅務律師羅伯特‧伍德(Robert W. Wood)於《福布斯》(Forbes)網站上撰文表示:「為什麼是股票?藉著股票,捐贈者得到了一個基於該股份公允市場價格的慈善捐款扣除額。而價格和成本是不同的兩回事,這意謂著龐大的減稅利益。」

此外,祖克伯和陳並沒有將其大量財富作為禮物捐出的事實,還有不少人也注意到了。

「我們質疑你們的決定。你們將450億美元轉移到私人掌控的責任有限公司,並沒有『實質上』提供任何東西。」一個致力於組織富有年輕人為資源和權力公正分配的組織「資源世代」(Resource Generation),在一封公開信中向這對夫婦這麼說。

一位政策研究所(Policy Studies)的作者兼資深學者查克‧柯林斯(Chuck Collins)則告訴《共同夢想》,這間公司讓祖克伯的「財富及權力」得以延伸擴展。

「我們現在有麻煩了。當財富愈來愈集中於少數人手上,許多百萬富翁及億萬富翁選擇不支付稅金,」柯林斯說。「他們當中有些人使用信託和稅務漏洞,例如謝爾頓‧阿德爾森(Sheldon Adelson)1。而其他許多人則利用慈善基金會,或者像馬克‧祖克伯這樣成立責任有限公司,好讓他們能完全掌控其資金使用,而不必承受公共問責之類的監督。」

別忘了一個事實,「馬克.祖克伯的財富來自於網路、基礎建設、教育系統的公共投資,這些幾乎完全是由納稅人的錢支出。」柯林斯指出。

祖克伯和陳在聲明中概述了他們公司的模糊使命,聲稱他們將會關注「個人化的學習、治療疾病、聯繫民眾與建立強大的社群」。我們目前仍不清楚這對有錢的夫婦打算採取什麼行動,然而,這位臉書的執行長過去做過的一些決定——從銷售臉書使用者的個人資料獲利為特許學校(charter schools)擴張挹注金援2——都讓他飽受批評。

藉著這份聲明,祖克伯和陳跟上其他億萬富翁的腳步,加入了《紐約客》(New Yorker)作家約翰‧卡西迪(John Cassidy)所謂「慈善資本家」(philanthro-capitalists)的行列。極端富裕的人,從比爾‧蓋茲(Bill Gates)到華倫‧巴菲特(Warren Buffett),正在將他們累積的龐大財富放置於私人掌控的組織當中,使其免於公眾的監督。

在此同時,財富不平等的現況正在日益加深。政策研究機構(Institute for Policy Studies)週二恰巧也公佈一份報告,他們發現美國前20位最有錢的人,包括祖克伯在內,擁有的財富多過於全美財富排行榜上後半人口的總和。

無須贅言,這賦予了他們對於社會和政治的巨大影響力,如同大衛‧馬隆尼隔天在《衛報》(The Guardian)上發出的質疑:「跨國慈善和西方世界想要根除貧窮與疾病的渴望,從來無法擺脫他們身為帝國主義者的根源:就像許多批評所指出的,『白人救世主的工業複合體』(white savior industrial complex)已經無所不在於全球文化當中。」

誠如馬隆尼所言:「富人如今仍然很有效率地透過購買,打造自己想看到的未來。」

 

  • 1. 美國億萬富豪,拉斯維加基金沙集團(Las Vegas Sands Corp.)的董事長兼執行長,也是澳門威尼斯人集團的幕後大老闆。
  • 2. 此處的「特許學校」(charter schools)是指美國自1990年以來興起的「公辦民營」學校的一種類型。簡單來說,這類學校由政府負擔教育經費,但卻交給私人經營,除了必須達到雙方預定的教育成效之外,不受一般教育行政法規的限制,可以自行揀選想收取的學生。最初特許學校體制的誕生是為了改善公立學校系統辦學不佳的問題,讓中低收入或少數族裔家庭出身的學生也能得到比較優質、具創新特色的教育服務,但後來放寬興學限制,反而造成許多汰弱留強、扭曲競爭的明星/資優特許學校林立,引來排擠公立學校資源的爭議。
特約撰述: 
建議標籤: 
責任主編: 

回應

祖陳並未捐贈其巨大財富之分毫此一事實,世人並非全然無視 . The fact that Tuesday's announcement does not gift a single penny of Zuckerberg and Chan's massive fortune did not go unnoticed.
祖克伯和陳並沒有將其大量財富作為禮物捐出的事實,還有不少人也注意到了。